我省目前正以?“硬科技+國家戰略”?雙引擎驅動,通過龍頭企業技術突破與全鏈生態構建,在五大領域形成“研發-轉化-產業”閉環,并已形成“?民企創新突破+國企規模轉化+央企戰略協同+科研機構技術供給?”的立體生態。截至2025年2月,我省已獲批1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技術合同交易額同比增速達32%,具備11項高成熟度、6項加速攻堅階段的核心技術。
近年來,各地供銷社系統發揮自身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優勢、供銷品牌優勢和經營網絡優勢,助力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市場競爭加劇,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農村供銷體系信息不對稱,流通成本高、農產品銷售難;基層銷售實體(網絡)店不健全,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短板。
陜西是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19.6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061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的一半。現在區域外的調水工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黃河、白龍江、漢江,真正水源豐富的只有漢江,水資源前景狀況不容樂觀,而中水利用就顯得尤為迫切。
2024年以來,我省持續組織開展“放心消費在三秦”行動,大力實施放心消費行動,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4年,全省消費環境總指數為86.41,同比提升0.04。消費環境總體狀況持續向好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310國道潼關段現為國道二級公路,路寬10米,全長約26公里,人稱“卡脖子”路段。
農村路燈亮化工程實施以來,設施不斷提檔升級,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在為夜間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時,也點亮了鄉村夜間生活。
投放消費券作為短期刺激消費的有效經濟政策工具,發揮著提振消費信心、激活市場需求、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作用。一年來,我省充分發揮“兩重”“兩新”政策對消費的撬動作用,統籌發放家電、汽車、餐飲等領域消費券,消費市場呈現出蓬勃活力。2024年前三季度,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4%,居全國第十位,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61.8%,一級二級能效家電零售額同比增長10.4%。但在消費券投放過程中,發現以下問題亟需改進:
韓城市作為沿黃濱河城市之一,主城區、園區、景區、人口集中區均布局在黃河沿線,黃河治理與韓城發展息息相關,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韓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自2021年啟動以來,已成為陜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截至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343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1萬家,西咸新區作為總窗口累計落地科技型企業超2000家,數據交易規模初具雛形。
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發展前景廣。我省航空制造產業基礎雄厚、技術研發能力突出、文旅資源豐富,具備發展低空旅游、打造文旅產業新增長點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