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提交的有關加快餐飲預制菜發展的提案,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推進和落實。今年,我要繼續為餐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今年省兩會上,談及一年來的履職感受,省政協委員、陜西錦翔飯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錦翔激情滿懷。
一年之隔,蛻變成長。省政協委員、陜西云集柿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薇的履職“成長記”讓現場的委員刮目相看。
陜西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文化積淀深厚,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當下,文化旅游產業已發展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
陜西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憑借地理優勢、便捷的交通以及開展跨境電商的先天優勢,在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疫情防控轉段后,各行各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但受國際經濟整體下行趨勢影響,加工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受沖擊較大,從而產生了一種被稅務機關稱為企業“走逃失聯”的現象。
地熱能埋藏于地下、以鉆井方式開采熱源來實現冬季采暖(或夏季供冷)的目標,與傳統的燃煤、燃氣、電鍋爐等供暖方式相比,地熱能供暖具有綜合成本低、節能環保等特點。
“西商融合發展是商洛市委、市政府立足‘一都四區’目標,依托國家區域合作、體系化治理制定的發展規劃,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2月3日,在商洛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山陽縣政協主席王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西商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產業協同、創新協作、人才交流深入開展,55項合作事項進展順利,在住房公積金互通、醫院科室共建、西商教育同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但從整體來看,仍然存在兩地規劃不夠協同、戰略宏觀性協議較多、具體實質性合作不夠等問題。”
商洛素有“秦嶺藥庫”的美譽,丹參、桔梗、連翹、黃芩、山茱萸、天麻等56種大宗道地中藥材品種,因質優量大而位居全省前列。在商洛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常委、農工黨商洛市委會主委李曼提交了《關于做大做強商洛中藥材產業的建議》的提案。
高山云霧出好茶。作為全國、全省最佳產茶區之一,商洛市茶園面積已超過57萬畝,春茶產量逾8300噸。在商洛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商南縣政協主席張賢慧提交了《關于深化茶旅融合、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2024年,被昵稱為“小砂糖橘”的11個兒童研學旅行把東北冰雪旅游熱推向高潮,引來“云南野生菌”“四川小熊貓”“貴州小折耳根”也紛紛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