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地熱能埋藏于地下、以鉆井方式開采熱源來實現冬季采暖(或夏季供冷)的目標,與傳統的燃煤、燃氣、電鍋爐等供暖方式相比,地熱能供暖具有綜合成本低、節能環保等特點。
2021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及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
“我省關中盆地是全國地熱資源稟賦最好的地區之一,地熱資源儲量大,開采條件好、成本低。”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常委,國家開發銀行陜西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吳元作表示,加快發展地熱能供暖對我省推進“雙碳”目標、優化供熱能源結構、助力大氣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受行政審批較為復雜,項目前期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短期效益不明顯,鼓勵企業投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影響,我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率相對較低。”吳元作說。
吳元作在《關于加快我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建議》的提案中,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審批辦理流程和借鑒其他省份經驗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建議。
吳元作表示,應做好全省供暖整體規劃,統籌地熱能供暖與傳統供暖的產能布局,提高地熱能供暖占比;探索建立區縣整體連片發展模式,在關中地熱資源條件好、治污減霾任務重的地市,先試先行建立縣區整體連片示范推廣的發展模式,帶動地熱能開發利用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