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多樣的自然風貌、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活躍的國際交流以及光榮的紅色革命歷史,在文化發展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
激發市場活力,盤活城市閑置土地資源是關鍵一環。近年來,我省不斷強化規劃引領,積極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提質增效、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市規劃更新等多項工作,持續推動我省存量土地資源的有效盤活與優化利用。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深入思考,“小四門”(歷史、地理、生物、道德與法治)在中考中的設置引發諸多探討。有人認為,取消“小四門”后,相對來說留給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就充裕了,還有更多休息時間。也有人認為,減輕學習壓力是好事,但也要考慮學科的重要性,尤其是歷史不能丟。
消費是我省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青年群體作為推動消費增長的核心力量,消費貢獻占比超過40%。
當處于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有了焦慮、抑郁等異常情緒,如何及時進行疏導?這是近一年來,時常盤亙在省政協委員、漢中市中心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陶怡秀心頭的問題。
“陜西作為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然而,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和傳承中卻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2024年,省政協委員、陜西江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禮在西安市鄠邑區調研時發現,當地的農民畫、皮影、社火等非遺資源豐富,在傳承方面卻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困境。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2023年陜西省高校畢業生超過62萬人,比上一年增長4.7%,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
“如果我是那些孩子,我會覺得很痛苦,因為我什么也看不懂。”一次偶然的參觀,讓省政協委員、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郭線廬發現了少年兒童在博物館的困惑。他說:“雖然來參觀的孩子不少,但大多數都是跑來跑去,對展覽完全不感興趣,講解詞晦澀難懂,很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有的時候用臺胞證看病也不方便。”“要是遇到合同糾紛該怎么辦?”“怎么在銀行貸款?”……去年,在我省組織的某次在陜臺胞交流活動中,許多中青年臺胞就自己在大陸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向省政協委員、省臺盟盟員王振中“取經”。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奮進號角。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重點扶持文藝創作,鼓勵藝術創新,提高藝術品質,全面打造文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