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籌備綜述
□ 記者 張涵博
五年謀新局,再啟新征程。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承上啟下、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的關鍵期,也是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的攻堅期。
省委、省政府把高質量編制陜西“十五五”規劃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規劃編制的關鍵時間節點,9月8日至9日,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將在西安召開,與會人員將集中圍繞“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議題協商議政。
年初,該項工作就被列入省政協2025年視察考察調研計劃和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主題之一,由辦公廳、研究室牽頭,10個專門委員會全部參與其中。省政協在關鍵環節持續發力,從議題的精心設置到調研的全面鋪開,從大會發言的嚴格把關到分組討論的有序組織,用實際行動彰顯著領導和委員們對這項工作的重視與務實建言的熱情。
聚焦中心把準方向
人民政協如何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圍繞陜西“十五五”規劃編制積極建言獻策?省政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牢記專門協商機構的性質定位,主動聚焦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職盡責。
時間回溯至1月召開的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省政協主席徐新榮在作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表示,2025年,省政協要圍繞“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從目標設定、產業布局、項目謀劃等方面加強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
2月24日,省政協召開主席會議,對“認真總結‘十四五’、科學謀劃‘十五五’”調研進行安排部署,明確要在省政協主席會議領導下,成立9個專題調研組,分別由主席、副主席牽頭,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和各專委會主任協助,聚焦我省“十四五”規劃落實情況,積極助力“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廣泛征集“十五五”發展建議,為科學謀劃“十五五”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一項重大規劃的編制,需要站位宏觀且深具前瞻視野與系統思維。通過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盡量把相關內容研究透、討論清,作為“抓手”的議題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省政協全面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省委提出的“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的目標要求,列出2項共計10條共性調研任務、9個重點領域調研任務。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擴大投資促進消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文化強省、保障改善民生……9個重點領域的調研任務,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一脈相承,又是立足陜西當下實際的深化拓展。
調查研究求深求實
題定綱成,才好乘勢而進。
為確保此次常委會會議的協商議政質量,專題和分題目確定后,省政協9個調研組下沉到全省10個地市的20余個縣(區),馬不停蹄召開座談會28場,走訪企業和基層單位108家,瞄準陜西改革發展面臨的重點焦點關鍵點,開展“一竿子插到底”“解剖麻雀”式的深鉆細研。
始終奔著問題去,各調研組綜合運用視頻連線、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意見,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
“建議將這種‘需求牽引、校企協同’的創新模式納入全省科技創新規劃,推動更多企業與高校形成‘問題共研、成果共享’的合作機制。”陜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創新高地,省政協委員羅義在參加第六調研組“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建設科技強省”專題調研時如是說。
在寶雞市,第二調研組深入了解當地在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方面的積極行動和生動實踐。省政協委員何誠建議,“面對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應進一步深化‘消費+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形成消費和產業‘雙升級’的良性互動。”
暢通民意、問計于民。從機關單位到街道社區,從田間地頭到科研院所,從實驗室到會議室……在歷時3個多月的專題調研中,各調研組一路走一路看、一邊問一邊記,在摸實情、找癥結中觀一域之變、謀全局之勢。
在前期調研的堅實基礎上,6月9日,省政協主席會議指出,要繼續做好調研情況的匯總梳理和科學分析研判,提出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意見建議,形成高質量綜合調研報告,為編制我省“十五五”規劃、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凝聚人心共識、匯聚智慧力量。
把跟進研究的準星對準推動發展的靶心,省政協促進調研成果深化和轉化,最終形成了1份綜合報告、9份分報告。
“省政協的這份系列報告下了很大功夫,提出的意見富有前瞻性、針對性。”省委主要領導同志批示肯定了報告質量,提出由省發改委牽頭將意見建議很好地吸收到“十五五”規劃的編制中。
匯智聚力廣凝共識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只有促進不同思想觀點交流交融,方能持續凝聚思想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
大會發言是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形式。本次常委會會議籌備階段,省政協辦公廳向各市政協,楊陵區、韓城市政協,省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發出了《關于征集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大會發言材料的通知》,提供22個大會發言重點選題參考,明確材料要“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據統計,本次征稿共收到94篇大會發言,數量創省政協歷次常委會會議征稿新高。工作人員堅持質量導向,多次召開評審會議,對文稿從選題立意、對策建議、文字水平等層面進行審核把關,向提交人和有關單位提出修改意見,對材料進一步完善,力求著眼全局、開門見山、有的放矢。
對于陜西來說,即將到來的五年,人們期盼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自3月起,省政協在《各界導報》推出了“我為‘十五五’建一言”專欄,通過聆聽政協委員、行業專家、各界人士心聲,助力提升規劃的科學性與民主性,截至目前已刊登稿件30余篇。
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消費“主引擎”、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優化青年發展環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我為‘十五五’建一言”專欄,參與者緊扣陜西實際,分析發展所需,聚焦群眾所盼,建真言、謀實策,生動展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三秦大地的鮮活實踐。
越是重大節點,越需要匯聚智慧、凝聚參政合力;越處于關鍵期,越需要團結人心、共筑議政共識。
邁步新征程,我們重任在肩、憧憬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