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專題協商會側記
□ 記者 白瑤
在高質量發展的坐標系中,作為不沿邊不靠海的西部省份,陜西正在奮力書寫新篇章——今年1至7月,陜西進出口總值2894.8億元,同比增長9.6%,高出全國6.1個百分點。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陜西深入貫徹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的生動實踐。
新征程上,如何搶抓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機遇?8月19日,省政協召開“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專題協商會,民主黨派代表、市縣(區)政協負責同志、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協商,共同為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擘畫路徑。
為開好本次會議,會前,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西安開展專題調研,向寶雞發函書面調研,并前往福建、新疆考察“取經”,學習借鑒經驗做法。
“‘十四五’以來,我省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發展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開放型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取得新突破,但仍存在平臺通道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高新區、經開區、綜保區等開放平臺產業聚集效應不強,龍頭項目引進不足,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會上,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孫亞政結合前期調研情況,建議推進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優化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增強高新區、經開區、綜保區的承載能力,推動平臺功能疊加、資源整合。
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進程中,自貿試驗區作為陜西制度型開放的核心載體,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已滿8年。8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在規則對接、流程再造領域形成不少制度創新成果。
“對標RCEP、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我省與國際規則的對接深度不足,部分領域規制與國際前沿存在落差。”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孫武斌建議,在自貿試驗區設立“CPTPP/RCEP規則對接先行區”,建立省級層面“國際經貿規則動態監測與轉化專班”,實時跟蹤RCEP深化實施、CPTPP擴容及DEPA等新興規則演進,結合我省產業稟賦,制定規則對接路線圖,讓制度型開放更精準、更深入。
金融是開放的血脈。“目前,我省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小,很多企業反映跨境融資渠道有限,境外發債、跨境融資租賃等業務規模較小,外資企業資本結算便利程度不高。”民建陜西省委會秘書長樊明建議,加強自貿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跨境金融服務中心,形成跨境金融服務體系。鼓勵省內各類金融機構設立自貿金融特色服務窗口,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跨境融資租賃等業務規模,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
班列通,貿易興。自2013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西安)發展態勢迅猛,成為陜西深度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關鍵力量。
“但中歐班列回程結構失衡,中亞線路回程以低附加值大宗商品為主,西歐線路依賴單一品類,冬季部分線路裝載率不足80%。”省政協委員、西安領軍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總經理呂鵬程建議,優化回程體系,構建差異化貨源網絡,規劃建設中亞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擴大能源、礦產進口。在德國、波蘭建設海外倉,拓展汽車零部件等高端回程品類,努力將冬季裝載率提升至90%以上。
作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中歐班列經濟圈先后被寫入今年陜西省、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西安市政協副主席張華俊建議,編制經濟圈發展規劃,明確經濟圈的戰略地位、空間布局、發展目標等,成立經濟圈建設領導機構,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專項工作推進機制等,研究制定支持經濟圈建設的專項政策,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
會上,大家踴躍發言、熱烈互動,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建設藍圖愈發清晰。
貨物跑得快,陸港空通道是“硬支撐”,三者協同發力才能讓貿易物流“全程加速不卡殼”。
“與先進省份相比,我省陸港空港一體化發展仍面臨許多突出問題,比如陸港與空港之間缺少直達貨運專線,僅依賴現有兩條高速公路,多式聯運設施未完全貫通等,導致貨物多次轉運,增加物流成本和時間。”省政協委員謝斌建議,建設連接西安國際港務區與咸陽國際機場的快速貨運通道,優化港區園區鐵路專用線引入布局,加強多式聯運設施建設,支持建設和升級集裝箱中轉場站、專業化倉儲設施、冷鏈物流設施以及跨境電商物流中心,提升物流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近年來,我省西安、寶雞、延安先后成功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越來越多的陜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架起“賣全球”的商貿之橋。
針對當前跨境電商企業招引少、企業孵化不足的問題,寶雞市政協副主席張建科建議,加速集聚優質企業,突出“招新引優”,積極引進平臺型、貿易型跨境電商企業,建立跨境電商企業培育庫,鼓勵傳統制造企業、商貿企業轉型發展跨境電商,通過梯次培育做強企業、做大規模。
能源化工產品是我省工業外貿的“壓艙石”。會上,陜西智庫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單英驥表示,作為能源重鎮的榆林,近年來,進出口總額不斷下降,“究其原因,與優勢產業定價權缺失有一定關系。”
他建議,針對榆林鎂產業優勢,應爭奪國際貿易定價話語權,構建國際鎂產品交易中心,整合全球鎂礦開采、冶煉全鏈條信息,編制“鎂價指數”,制定《高品質金屬鎂交易標準》,明確純度、碳排放等核心指標,推動納入國際貿易通用規范,將產能優勢轉化為定價主動權。
隨著交流的深入,現場交流氛圍更加濃厚,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積極回應發展關切——
省商務廳廳長楊淼表示,將深化規則規制對接,提升制度型開放國際化水平;省發改委主任王青峰表示,將完善陸港空港互動交流機制,探索構建陸空一站式集成系統,大力發展空鐵聯運;省工信廳副廳長朱磊表示,將加快修訂《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管理辦法》,優化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不斷提升平臺承載能力;省委金融辦副主任李嘉輝表示,將持續開展自貿試驗區金融外匯政策評估,加強金融外匯改革創新案例培育和復制推廣;西安海關副關長白燦表示,將依托綜合保稅區試驗田功能,推動首創性改革創新,深化“區港一體化”探索,加快推進空港、陸港與綜合保稅區的聯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