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完善支持政策,加快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專題調研報道
□ 記者 馮倩楠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高于大型企業3.9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將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的優質中小企業梯隊。
面對內外部壓力,優質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如何?不斷釋放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如何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帶著這些問題,7月10日至11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到銅川開展實地調研。
“這個瓶子里裝的是能源工業廢料渣油漿,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可制備出像頭發絲一樣細的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其市場價值能翻1000倍。”在耀州區董家河鎮銅川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國介紹了企業聚焦高性能碳纖維關鍵共性技術和復合材料開發,實現多項國產化替代技術突破,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的歷程。
張建國說,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具有高強度、耐高溫、高導熱等優異性能,目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電子等先進制造領域,未來還將拓展到風電、光伏、建筑、軌道交通等制造領域。
“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總體上還是要堅持走新質生產力的路子、走專精特新的路子。”省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曉馳說,中小企業應主動應變求變,聚焦細分領域、新興技術領域,堅定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方向發展,著力將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發展的“最大增量”。
銅川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陜西有色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銅川布局了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通用瀝青基碳纖維和大直徑碳陶復合材料生產線項目,是“西安研發、銅川制造”的典型企業。“離西安近、有能源。”王曉馳認為,銅川應抓住這兩點優勢,推動優質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雋美經緯電路有限公司創始人雋培軍是歸國華僑,當年他之所以將項目落地于此,正是因為銅川的區位優勢和優質服務。
在實地走訪、與企業代表座談中,包括雋美經緯電路有限公司在內的三家企業展現出了銅川光電子重點產業鏈的“硬實力”:雋美經緯電路有限公司生產出的柔性電路板,厚度僅為頭發絲直徑的二十分之一;陜西銦杰半導體有限公司擁有國內最大的高純磷化銦多晶材料生產基地;宇騰(銅川)半導體有限公司的核心技術來自中國臺灣半導體頂尖團隊,專注于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外延片與光通信厚氧化層外延硅片的設計生產。
“中小企業要深耕細分領域,同時要融入產業鏈體系,特別是在強鏈補鏈過程中,要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形成協同發展優勢,提升產業競爭力。”省政協常委、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劉迎軍說。
從行業整體發展角度,劉迎軍認為,可以借鑒日本和德國模式,重組或組建行業協會,讓協會分擔部分政府職能,整合資源,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包括行業指導、金融服務、人才招引、標準體系建設等,發揮“小政府大社會”作用。
在銘帝集團有限公司展廳,一塊鋁錠的“七十二變”魔方十分引人注目:鋁制手機殼、汽車剎車閥體、光伏玻璃、鋁制家具等產品,讓小鋁錠身價倍增。企業副總經理肖優勝說,企業以前生產鋁制門窗,產品單一,轉型升級是產業鏈上眾多企業不得不走的路。
老鋁業擁抱新質生產力,除了技術支撐,也靠政策滋養。人民銀行銅川市分行副行長宋亮介紹說,2024年6月,人民銀行銅川市分行緊抓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機遇,制定出臺了全國首個《鋁產業轉型金融服務指引》,設置相關指標與評價標準,積極支持“大轉型”。
“優質中小企業發展潛力大,但這類企業缺少足夠抵質押物,往往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陪同調研的銅川市政協副主席王曉剛建議,創新金融服務與增信模式,擴大省市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提高代償容忍度,降低費率,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加快建設完善省市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知識產權質押等模式,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探索設立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在對企座談會上,一些企業提出,面對政府項目競爭,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本小利微、競爭優勢趨弱,在政策申報、兌現、解讀上存在困擾。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尤其在新發展格局下,落實好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極為重要。”省政協委員、陜西法智律師事務所主任雷西萍建議,強化公平競爭的基礎性地位,保障民營中小企業能夠公平公正地參與各項政府采購和招投標項目,加大對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損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行為的約束和規范力度,促進各類企業公平有序參與市場競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按階段減免稅費,營造更公平、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為企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碎片化’問題。”作為民營企業家,省政協委員、陜西新紅鋒投資集團黨委書記周鋒建議,進一步整合跨部門、跨層級服務資源,提升政府部門為企服務的集成度、精準度,暢通企業獲取服務信息的渠道,提升一站式集成式服務水平,真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