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公園
□ 嚴維佳
在今天西安高新區科技六路與七路之間,唐城墻遺址公園西南角,商圈林立、群樓環抱中,隱匿著一處自然、古樸、靜謐之地。
這里奇松與古桐聳立,曲水與回廊相連,綠茵與繁花相伴,古剎與摩崖點綴,古老與現代交融。空中俯瞰,以山門廣場上巨大的白蓮花雕塑為中心,呈十字形分布。南北向以偏殿遺址、禪定廣場、山門遺址為縱貫,東西向以塔基遺址、塔影造型、莊嚴廣場為橫穿,西北角以總持湖、莊嚴湖及曲徑回廊為連通,形成集歷史文化、自然生態、運動休閑為一體的城市公園——木塔寺生態遺址公園。
木塔寺始建于隋仁壽三年(603年),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為仙逝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追薦冥福而建”,初名禪定寺,位于隋唐長安城西南隅和平坊與永陽坊東半部,占地約60公頃。由規劃建設隋長安大興城的建筑大師宇文愷領銜建造,其規模之大,有“復殿重廊,連甍比棟,幽房袐宇,窈窕疏通,密竹翠松,垂陰擢秀,行而迷道。天下梵宮,高明寡匹”之說,《長安志》也記載“天下伽蘭之盛,莫與此寺為比”。
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618年),因文帝稱獨孤皇后為“莊嚴”,而改名為“大莊嚴寺”。唐武宗滅佛運動中,被明令保護,免遭焚毀。宋、元、明時期多次修繕,明末遭兵燹,致使“佛殿倒塌,傾圮殆盡,齋田侵沒,香火漸衰”,只有木塔僅存。清康熙年間經兩次重修并改名木塔寺,所建山門、法堂、偏殿于同治年間再遭兵燹,廢毀殆盡,殘垣斷壁遺存至今。2009年9月,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在原遺址上重建木塔寺遺址公園,并免費向市民開放,千年古剎重獲新生。
夏日雨后,站在木塔寺公園的山門遺址前,我不禁感慨,在十三朝古都長安,只有38年國祚的隋朝,由于在此建都時間僅有23年,名氣自然大不如周秦漢唐,而隋文帝所建的禪定寺,在盛唐眾多皇家寺院中,雖名噪一時,卻飽經戰火,命運多舛,令人唏噓。
直到我讀完一葦先生所著《細讀隋朝四十年》一書,才真正了解那個結束了中國近三百年五胡亂華、南北分裂局面,拉開了三百年隋唐盛世序幕的大隋王朝。重新認識那個偃武修文、崇尚節儉,頒布新法、減輕稅賦,改革吏治、開創科舉,被史學家贊為“開皇之治”,“自漢以來,丁口之蕃息,與倉廩府庫之盛,莫如隋”的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走近那個站在楊堅身后,出身鮮卑貴族并深度影響大隋政權,與文帝并稱“二圣”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大隋仁壽二年(602年),59歲的獨孤伽羅仙逝于仁壽宮(今麟游縣唐九成宮)。她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號稱“史上最牛老丈人”的關隴集團貴族獨孤信之女,她一生為隋文帝楊堅生有五子五女,她嚴管后宮,不許文帝納妃,她崇尚節儉,服飾樸素,嚴禁奢侈,臨終前仍不忘叮囑文帝“務存儉約”。她干預朝政,對太子楊勇在東宮極盡奢華的生活極為不滿,而對善于偽裝成仁厚孝順、夫妻恩愛、生活節儉的次子晉王楊廣卻大為贊賞,力薦文帝廢長立幼,埋下了隋朝覆滅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文帝楊堅也駕崩于仁壽宮,死前曾大呼“獨孤氏誤了我”,后“二圣”合葬于泰陵(今楊凌區)。
其實,在現今木塔寺西側,位于萬達廣場中心處也有座巨大的塔基,屹立著褐色的方石。據載,這里還有一座曾與莊嚴寺規制、規模相同的皇家寺院,是隋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楊廣登基后,為其父文帝祈福所建的大禪定寺。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隋文帝自稱法號“總持”而改名“大總持寺”。
莊嚴、總持二寺因宇文凱“請于寺中建木浮圖以補之”而相繼建有木塔。據《兩京新記》殘卷記載,“總持寺塔與東浮圖無異”,皆崇高330尺(約97米),共七層,周回一百二十步。塔體均為木質結構,其每層周匝有門戶窗檻、回廊欄桿,形制是典型的樓閣式塔。自仁壽二年至大業七年,歷時八年建成?!独m高僧傳》稱其“架塔七層,駭臨云際”,可南望秦嶺、西眺昆池、俯視莽塬,是隋唐時期長安城中最醒目、最具標志性的建筑。
唐代詩人宋之問《登禪定寺閣》曰:“梵宇土三天,登臨望八川。開襟坐宵漢,揮手拂云煙。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邊?!碧七吶娙酸瘏ⅰ兜强偝珠w》亦曰:“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凈理,常愿奉金仙?!弊阋姰斈甓U定、總持兩寺木塔之宏偉與高大。
然而,再宏偉高大的木塔終究敵不過時光與歲月的洗禮。正如公元581年隨國公楊堅代周建隋,改元開皇時,將有“隨時、跟隨、隨從”之意的“隨”字去掉“辶”字,以求國運長久,到公元605年楊廣稱帝后遷都洛陽,征百萬民夫大興土木、營建東都,開鑿大運河、永濟渠。到巡游天下、重建絲路、三征高句麗,以至“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度,禍害忠良,朝綱不振,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亂,群雄揭竿而起”。公元618年,50歲的隋煬帝客死江都,隋朝滅亡,大隋38年國祚在歷史長河中似曇花一現般短暫而悲涼!
每每走在木塔寺的寺湖畔、回廊間、林蔭下,我不時陷入深深的隨想:何以讓那個被史學家譽為“開治世,啟盛世,一個短暫卻富于開創性的帝國”,與秦帝國一樣,僅二世而亡?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物極必反、極而衰的歷史規律。抑或是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橫征暴斂、官逼民反的自然法則。而我更愿意相信是被“二圣”選為繼承者的隋煬帝楊廣剛愎自用、荒淫無道,殘暴多疑、驕奢昏庸,致使大隋滅亡的人為災禍。
這一點,也許從唐高祖李淵給他的謚號“煬”就可見一斑?!吨u號解》上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重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可見“煬”為不折不扣的惡謚,代表著昏暴荒淫,與他的年號“大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木塔寺,這座本為大隋開國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祈求冥福”的皇家寺院,在它建成的數年后,并未看到大隋帝國的萬年盛世,而是等來了大隋滅國的噩耗,不知此時的“二圣”是否會為此感到懊悔與自責呢?
好在“秦滅而大漢出,隋亡而盛唐起”。歷史不會停步,覆轍不可重蹈,長安不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