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眼鏡”問題——
委員們在“愛眼小屋”開展“微調研”活動
□ 記者 蔣維博 文/圖
“全市首個‘愛眼小屋’建成一個月了,這為校園近視防控提供了可推廣的樣板,咱們去看看,出出主意,把好事辦好。”6月26日,銅川市政協副主席王曉剛通過電話向幾位委員發出調研邀約。
當日下午三點,王栓興、倪亞林等委員齊聚銅川新區文家明德小學,薛小宇委員則在校內“愛眼小屋”迎接委員們的到來。一場微調研、微協商活動正悄然展開。
“愛眼小屋”是市政協委員薛小宇自籌資金,文家明德小學提供場地,雙方合力打造的近視防控科普平臺,可為學生提供視力檢測、用眼習慣評估、護眼知識培訓等“一站式”服務。
調研中,委員們實地觀摩了視力篩查流程,體驗了“愛眼小屋”研發的“護眼兒歌”“矯姿互動游戲”等特色項目。孩子們在兒歌聲中學習護眼知識、在互動游戲中糾正不良坐姿,這種寓教于樂的科普模式讓委員們眼前一亮。
“我們通過游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掌握護眼知識。”薛小宇介紹,“愛眼小屋”通過“家校醫”三方聯動機制,為文家明德小學千余名學生建立動態視力檔案,通過“篩查-干預-跟蹤”全鏈條服務,形成全方位近視防控屏障。“預防近視,不至是一副眼鏡。”薛小宇說。
“愛眼小屋”建在校園里,如何讓外邊的孩子走進來,做到“屋”盡其用?調研中有委員發問,文家明德小學校長文剛說,學校開辟了“綠色通道”,推動學校與周邊社區共建“護眼驛站”,并利用假期為居民提供公益服務,擴大受益群體。
全市首家“愛眼小屋”落戶文家明德小學,校方給予了足夠支持,文剛表示,借助“愛眼小屋”陣地作用,學校將青少年近視防控作為辦學特色品牌加以推進,同時將視力篩查數據與學校健康課程聯動,進行課題攻關,為全市校園近視防控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如何讓“小陣地”釋放出“大能量”,委員們圍坐一起,結合調研發現,圍繞“預防低齡兒童近視,提升‘愛眼小屋’功能”主題召開微協商座談會。
“建議將‘愛眼小屋’模式復制推廣到全市。”王栓興委員建議,“將‘愛眼小屋’納入全市‘民生實事’,聯合教育、衛健、關工委等部門同步推進,讓這一創新模式惠及更多孩子。”
“‘愛眼小屋’是政協委員履職為民的實踐平臺,薛小宇委員自籌資金的行為值得肯定,但長期來看,需要建立穩定的資金保障機制。”為確保資金可持續,倪亞林委員建議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模式。
光線是影響視力的關鍵因素,有委員建議,開展教室照明系統普查,全面升級教室照明系統,采用防藍光LED光源,確保用眼環境符合國家標準。同時,把改善家庭用光條件提到議事日程。
座談中,委員們還關注到學生的用眼習慣問題,建議普及“視力守護必修課”,通過線上平臺向家長強制推送相關課程。“我們開發了‘護眼App’,家長可以實時查看孩子的視力數據。”薛小宇向其他委員展示了“護眼App”的應用界面。這款應用不僅能記錄視力變化,還能根據數據給出個性化的護眼建議。
暑期是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關鍵窗口期,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假期中小學生近視發生率平均增幅高達11.3%。為此,薛小宇委員連夜撰寫了《關于開展“暑期兒童青少年視力守護專項行動”的建議》的提案,呼吁夯實家校協同“責任鏈”、構建社會多方“支持網”,切實守護好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防線。
“‘愛眼小屋’是‘小切口解決大民生’的典范,呵護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需凝聚多方力量。”王曉剛總結道,這次“微調研”讓大家看到了基層創新的活力,也找到了履職盡責的著力點,守護孩子“睛”彩未來,需要委員們持續關注、久久為功。
臨別時,一群小學生正在“愛眼小屋”里做著視力矯正訓練。委員們駐足觀看,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間90平方米的小屋承載了守護孩子們光明未來的希望,也見證了政協委員履職為民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