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北大地,朱龍的名字始終與“朱氏正骨術”緊密相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三十余年如一日,以醫者仁心守護百姓健康,以委員擔當助推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醫療技術深度融合,展現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風采。
連日來,陜西多地持續高溫天氣。炎炎夏日之下,仍有許多勞動者堅守崗位、辛勤付出。面對持續高溫天氣,我省各級政協委員紛紛行動,為堅守在高溫酷暑中的勞動者送去清涼和關愛,用實際行動彰顯委員擔當。
從杭州互聯網大廠高管到扎根黃土地的科技達人,從公益項目探索者到“人工智能標注縣”的締造者,再到進軍數字化便捷支付、醫療輔助標注等多個領域,張蕊用五年時間,將數字經濟基因注入縣域經濟發展的肌理,為傳統農業縣宜君插上了數字化翅膀。
渭北旱塬的風沙,深深刻印在他的記憶里;爺爺墾荒種谷的身影,藏著他對土地最深的眷戀。這位從“十年九旱”的貧瘠土地上走出來的農家子弟,帶著對糧食的敬畏和對父老鄉親的牽掛,從單打獨斗的創業者逐漸成長為帶領一方群眾致富的領頭人,用一粒谷子串聯起黃土塬上的“致富經”。他就是澄城縣政協委員李會軍。
首家保險科技支公司入駐秦創原總窗口,陜西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被侵權損失保險、首個“研發保+研發貸”項目落地……今年以來,多個“首單”“首個”科技保險新產品新項目在陜接連涌現。
“張委員你在哪?我是咱們派出所的小簡,這里有一個家庭糾紛案件需要你幫忙調解,你現在方便過來一下嗎?”……2月18日晚10時,忙碌完養老院查房工作的渭南市政協委員張小玲剛一回到辦公室,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在簡單了解了事情經過后,張小玲顧不上換下工作服便趕往派出所。
“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無私的關愛,去幫助迷失方向的孩子們。”7月初,在榮獲陜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后,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陜西省兒童心理學會會長周蘇鵬說。
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走進直播間,為黃龍蜂蜜拓寬銷路;扎實調研,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炎炎烈日下,黃龍縣政協委員、縣養蜂試驗站原站長張馮斌似蜜蜂般忙個不停。“跟小蜜蜂打了十幾年交道,早已跟這些‘小家伙’密不可分了。”他說。
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速建設,“三項改革”持續深化,近年來,陜西科技硬實力不斷彰顯。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10.5萬項職務科技成果實現單列管理,3.2萬項完成轉移轉化,催生1803家科技型企業。
今年2月26日,省科技廳發布“三項改革”首批1000項優質科技成果,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