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蘇鵬正在為老師們分享專業經驗 受訪者供圖
□ 記者 趙婧
“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無私的關愛,去幫助迷失方向的孩子們。”7月初,在榮獲陜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后,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陜西省兒童心理學會會長周蘇鵬說。
做迷途少年的“引路人”
“是周老師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看清了未來的可能性,我才敢去想中考的事。”小浩說。
由于父母離異,年少的小浩變得孤僻沖動。在一次因為打架斗毆被移送到未成年人檢察部門后,得到了周蘇鵬所負責的未成年人檢察司法社工團隊的幫助。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小浩逐漸打開心扉、重拾信心,并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
在未成年人司法領域,如何有效教育涉罪未成年人,是司法實踐中的重點與難點。為此,自2019年起,省檢察院與團省委簽訂了《陜西省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框架協議》,旨在選拔、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未檢司法社工,幫助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心理困境,重新融入社會。作為團省委主管社會團體負責人,周蘇鵬與省兒童心理學會團隊深入參與到未檢司法社工隊伍的初期建設工作中。
“司法社工須具備相關政策法規知識、社會工作技巧及未成年人心理干預能力等多方面專業素養。”周蘇鵬和團隊通過系統培訓和實踐,培養了數百名具備專業能力的未檢司法社工,累計參與涉未成年人案件上千起,幫助大量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心理困境,引導他們正視錯誤、重塑自我,為我省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少年遭遇的心理障礙,以及與之相關的成長、認知、行為問題,是導致其步入犯罪歧途的關鍵因素。”為從源頭上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多年來,周蘇鵬帶領心理專家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堅持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干預和輔導。
周蘇鵬和團隊深入學校、社區,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講座、一對一心理咨詢等形式,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自我認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時,與全省368所學校聯合推動“心理副校長”制度,主動識別并干預學生心理問題以及校園欺凌、家庭暴力等風險,覆蓋全省約30萬人。此外,深度參與部分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測評項目,推動建立心理預警與追蹤機制,實現早發現、早干預。
“預防是一項持續性工作。對未違法犯罪的,是一次預防;對已違法犯罪的,是二次預防,目標是防止再犯。”為預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周蘇鵬和未檢司法社工團隊堅持“一管到底”,對高風險未成年人進行長期跟蹤隨訪,結合國內外心理科學與司法實踐,研發出適用于本地未成年人的評估模型,圍繞再犯風險進行科學心理干預,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周蘇鵬和未檢司法社工團隊積極拓展心理干預范圍,重視受害未成年人和犯罪未成年人親友的心理問題,幫助更多人走出心理陰影,重建和諧的家庭關系。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也為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用行動踐行為民履職
“這些孩子的堅強與樂觀讓人欣慰。能為他們做點實事,哪怕只是聊聊天、送些物資,都覺得特別有意義。”2024年寒冬,作為西安市碑林區向陽花委員工作室召集人,周蘇鵬帶領委員工作室的委員們到陜西回歸兒童救助中心,為孩子們送去關懷與溫暖。
一年來,周蘇鵬和工作室成員們將心理健康服務與政協履職深度融合,發揮聯系廣泛、專業多元優勢,開展調研走訪15次,形成調研報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6件,開展座談研討及科普講座10余場,全年服務群眾200余人次,讓政協履職觸角延伸至心靈服務“最后一公里”。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該被溫柔呵護,讓他們在成長路上不孤單、不迷茫,是我深耕這一領域的全部意義。”多年來,周蘇鵬堅持將履行委員職責與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法治保護工作緊密結合。憑借其扎實的心理學專業功底,多次主持并參與了我省未成年人司法領域的課題研究與調研項目,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分析司法實踐,并為相關部門提出了諸多具有價值的寶貴建議。“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要用行動踐行為民履職的承諾,能以己之力為孩子們的心靈筑起一道溫暖防線,再辛苦也甘之如飴。”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