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閆智
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陜西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文旅資源。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陣列雄風到唐代墓室壁畫的絢爛色彩,從明西安城墻的斑駁磚雕到法門寺地宮的珍寶遺存,正借由數字技術在虛擬世界中翩然“復活”;華縣皮影的靈動光影、秦腔表演的鏗鏘韻律、鳳翔泥塑的匠心巧思等古老非遺技藝,也依托云端平臺突破地域限制而迎來新生。
近年來,陜西積極響應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以數字技術深度介入文化領域。如今,“文化數字化”正加速打破陜西文化資源利用的時空壁壘,重塑從文物數字化保護、文化IP創作到文旅消費體驗的全鏈條,將三秦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逐步轉化為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強勁動能。
“但從實際推進情況來看,我省文化數字化進程尚未充分轉化為產業發展實效,與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方案》中‘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目標存在差距。”省政協委員、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立強長期深耕文化產業領域,他深知數字技術可以打破文化資源利用的時空限制,助力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更能支撐起“文化強省”目標實現。
為此,今年省兩會,王立強提交了《關于加快實施我省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提案》。
“2023年我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641家、營業收入1167億元,而同期江蘇的這兩項數據分別是1.1萬家、1.34萬億元;文化數字化創新指數(CDI)陜西位列第11位,江蘇則是第5位。”談及提案初衷,王立強直言,從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推進情況看,我省還存在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力不足、文化資源數字化起步晚程度低、文化大數據服務體系建設緩慢等問題。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成為王立強思考的問題。他在提案中建議,建立資金保障機制,統籌我省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納入文化體制改革考核,按期推進并按節點考核。結合我省實際,由省委宣傳部組織專家組出臺建設標準及規劃方案,制定階段性建設目標,統籌省市分層建設規劃,加快出臺市級實施政策性文件,推動文化數字化工程實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促進文化單位、企業接入文化專網、納管文化資源,釋放經營權屬,提升數字資產使用效能;建設我省獨特文化大模型,發揮文化資產要素核心作用,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提案交辦后,得到了承辦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的高度重視。工作人員與我多次聯系,圍繞提案建議進行溝通協商。”王立強說。
針對提案中的意見建議,省委宣傳部表示,目前,我省已將文化數字化項目列入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在項目評審中予以傾斜。省文化大數據基礎體系基本建立,部分文化機構資源已接入文化專網,將多措并舉加快文化資源接入及文化大模型建設。下一步,將組織專家學者及時對接中宣部,協調出臺我省數字化標準體系。全面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以陜西文化專網建設為主,各文化單位數字化項目、新業態構建為支撐,以文化專網與數字化項目、數字文化新業態統籌聯動、齊頭并進的思路,全力推動我省文化數字化建設。
省文旅廳在提案答復中表示,將認真研究提案中統籌省市分層建設規劃等建議,建立健全各級文旅系統相應的領導體制和工作協調機制,定期評估實施情況,動態跟蹤工作進展。與省委宣傳部、省文物局等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制,明確主體責任,統籌用好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和省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打造新型應用場景,深化政校企合作,支持西安市聯合陜文投等單位申報國家發改委文旅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攻關工程。舉辦數字文旅大會,總結推廣數字文旅應用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促進企業、景區、文化機構、各級文旅行政部門的交流合作。強化數字文旅宣傳推廣,提升社會各界認知水平,凝聚共促發展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