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政協
當前,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從單純的“加油驛站”,逐漸演變為承載文化體驗與休閑需求的重要節點,而我省在服務區功能開發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缺乏文化體驗。目前超60%的服務區仍停留在“老三樣”服務(加油、如廁、快餐),缺乏對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僅28分鐘,消費轉化率不足15%。例如,關中地區服務區未融入秦腔、青銅器等文化符號,陜北服務區少見窯洞民宿、剪紙體驗等特色場景。
二是文旅資源未串聯。服務區與周邊景區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多數服務區距景區最后3公里“接駁難”問題突出。如西安外環高速部分服務區雖臨近秦嶺景區,但缺乏直達旅游專線或步行廊道,游客需繞行地方道路,耗時增加20—30分鐘。相比之下,西安長安區子午服務區在南區內部設置ETC收費道口(子午東收費站)與周邊道路(何子路)互聯互通,實現了與秦嶺北麓環山地方路的貫通,使游客到達景區效率提升40%,但此類模式覆蓋率不足20%。
三是智慧化水平不足。全省高速服務區節假日新能源汽車充電排隊平均時長超1小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能導覽等設施覆蓋率低,難以滿足游客需求。80%的服務區缺乏AR導覽、實時客流查詢等功能,游客獲取周邊景區信息主要依賴傳統告示牌,體驗感較差。
四是缺乏市場化機制。服務區多由單一企業運營,未與文旅企業、鄉村資源深度合作。餐飲區多為連鎖品牌,地方美食占比低,而西安長安區子午服務區通過“非遺市集+房車營地”組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并引入房車營地、非遺市集等業態后客流量提升3倍,但此類政企民協同模式仍屬個案。
為此,建議:
一、文化賦能“服務區即景區”場景。建立“關中文化走廊”“陜北民俗驛站”“陜南山水客廳”三大主題分區,服務區增設青銅紋樣建筑外觀、兵馬俑微縮景觀,打造窯洞主題休息區,引入安塞腰鼓互動表演、剪紙DIY工坊,以秦嶺四寶為元素,設置生態科普展廳與茶歇空間。聯合非遺傳承人開發“服務區限定”產品,如西安長安區子午服務區的唐宮夜宴主題咖啡、茯茶手作等都為游客帶來很好的休閑體驗。
二、實現“快進慢游”無縫銜接。推廣“ETC互通+地方路網貫通”模式,允許社會車輛通過服務區直達景區。在服務區設立“文旅綜合服務中心”,提供票務服務,景區門票、演出票線上預約+線下取票,享8-9折優惠。根據停留時間推薦“1小時微游”“3小時深度游”線路(如子午服務區—秦嶺子午峪徒步—唐村農耕體驗)。
三、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提供“一鍵預約”服務,預訂服務區內體驗項目及周邊景區門票,實時顯示周邊景區游客量、停車位數據,推薦替代游覽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