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涵博
截至2024年末,陜西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887萬,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2.4%,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4個百分點,標志著我省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老年人傾向于居家養老,在此背景下,如何順應老齡化社會現狀,切實滿足老年人居家安養的迫切需求,打通健康養老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省兩會上,農工黨陜西省委會提交了《關于建立我省老年人社區健康服務網絡的提案》。農工黨陜西省委會參政議政部部長張翔說,“醫藥衛生與人口資源屬于農工黨的主體界別,面對陜西省較高的老年人口占比,我們圍繞老年社會建設展開調研并提出建議,核心是構建老年社區健康服務網絡,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張翔介紹,農工黨陜西省委會經相關調研發現,我省社區行政服務與社區醫療服務存在脫節,社區醫療服務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應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實際醫療需求,既要讓老年人便捷獲取健康服務信息,更要依托網絡提供實實在在的健康服務支持,確保建設成果真正惠及老年人。
農工黨陜西省委會在提案中建議,開發專門的社區管理與醫療服務信息共享系統、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檔案、加強信息化管理。
記者近日從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召開的民主監督調研情況通報會暨非重點提案督辦會上獲悉,承辦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收到提案后,緊扣提案建議,結合部門職責,系統梳理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下一步打算,多次與農工黨陜西省委會溝通探討。
作為提升老年社區健康服務精準性的關鍵舉措,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正加速推進。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介紹,該廳今年重點推進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專家庫建設,成立了以分管廳領導為組長的專家庫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從357名申請人中遴選出31位專家,組建了省級老年人能力評估專家庫,為相關工作突破瓶頸、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廳規劃依托智慧民政一體化平臺,聯合省衛生健康委等單位搭建社區管理與醫療服務信息共享系統。”戈養年介紹,此舉將推動社區管理機構將60歲以上老年人信息錄入系統,醫療服務機構通過平臺獲取健康背景,以提供精準醫療服務。
今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實施“三秦智醫助理”項目。完善電子健康檔案和病例、電子處方等數據庫,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數據共享,推動醫療機構間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各級衛健部門監管基層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切實增強基層醫務人員服務能力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
“該提案建議內容已被省衛生健康委作為我省正在實施的‘三秦智醫助理’系統暨基層能力提升項目建設的重要參考。”省衛生健康委將提案建議融入現有工作實踐。該委二級巡視員戴文學說,針對“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檔案”的建議,省衛生健康委在該項目建設中,進一步規范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首頁內容,研究制定醫療衛生機構居民電子病歷和婦幼保健、免疫規劃、慢病管理、老年健康等信息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信息動態歸集和共享規則,為后續日常隨訪和管理提供支撐。
為實現健康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和運用,省衛生健康委還將在“三秦智醫助理”系統暨基層能力提升項目建設中,配套開發慢病隨訪手機端App,讓家庭醫生團隊人員可以隨時查看老年人健康需求和健康檔案,大幅提升基層服務效率。“同時,依托數字化、智能化輔助診療和隨訪、信息采集、導入等設備,優化服務方式,方便老年人及其家屬隨時查看健康檔案信息,作為居民健康信息的參考數據。”戴文學說。
“期待通過提案建議的落地,構建更完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網絡。”在肯定提案辦理成效的同時,張翔表示,養老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持續投入,農工黨陜西省委會將始終關注養老工作,未來也會針對發改部門的整體規劃積極建言資政,助力老年人享受健康、高質量的幸福晚年。